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為86歲抗美援朝老兵實施微創手術
“老英雄,你好!現在感覺咋樣了?”“好!很好!左腳再也不痛了,天天都能睡好覺!”2月25日上午,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血管外科)的住院病房內出現了溫馨的一幕,作為第十三批省衛生人才服務團成員,掛職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的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邱結華帶領科室醫務人員來到病房,給家住東鄉區馬圩鎮的86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楊水林送上鮮花。楊水林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3個月來沒有睡過一個好覺,2月23日,邱結華為他成功實施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合并足趾下肢動脈球囊擴張+藥涂支架植入術手術,這是我市第一臺外周藥涂支架植入術手術,當晚,楊水林終于睡了一個好覺。
據楊水林介紹,1951年,18歲的他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21軍62師1營1連的戰士,同年入朝參戰,曾參加過多次戰役,立下赫赫戰功,他在朝鮮呆了7年,于1958年回國。然而,這樣一個在槍林彈雨中毫不畏懼的人,卻飽受血管疾病的困擾。楊水林的孫子說,楊水林的左下肢以前經常疼痛,2020年10月,楊水林摔了一跤,在床上躺了3個多月,疼痛使他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幾經咨詢后,楊水林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邱結華在仔細了解了楊水林的病情后,對他進行了CT血管成像檢查,最終診斷出他患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為了緩解楊水林的緊張、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邱結華主動和楊水林拉起了家常,經聊天得知得知這位飽受病痛折磨的老人曾是抗美援朝的老戰士,邱結華對英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決定一定要竭盡全力,盡快幫助楊水林進行手術,緩解這位老英雄的痛楚。根據楊水林的情況,該院血管外科醫護人員制定了周密的診療計劃。2月23日,邱結華為楊水林成功實施了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手術,術后楊水林無明顯局部疼痛,身體狀況恢復良好。
據悉,邱結華是我市金溪縣人,一心想改變撫州血管外科臨床、科研水平相對薄弱的情況。他是中國醫師學會血管外科學分會開放性手術學組委員、江西省醫學會血管外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江西省醫學會血管外科學分會介入血管外科學組副組長、中國微循環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微循環學會壓力學組常委。邱結華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血管外科)獲血管外科專業碩士學位,于德國慕尼黑大學獲得博士及博士后學位。
據邱結華介紹,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PAD)是由于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的肢體慢性缺血性疾病。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吸煙、糖尿病、高血脂癥、高血壓病、血液粘著性增高及高齡等是導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危險因素。其中,吸煙與糖尿病的危害最大。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如不及時進行治療,會發展成軟組織潰瘍缺損,最終導致壞疽截肢致殘,甚至危及生命。如果發現下肢有疼、麻、涼、間歇性疼痛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對于部分病情較為嚴重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單純的藥物治療和一般治療都無法有效控制病情,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腔內介入手術治療,是指選擇人體正常的血管,用特殊的穿刺針穿一個小眼,從這個穿刺眼放入一些特殊的導絲和導管,在X線的監視下,使其到達病變血管,用特殊的球囊擴張狹窄動脈,然后用特制的金屬支架支撐狹窄部位,達到治療的目的。腔內治療不是開刀,治療后只會在人體上留下一個穿刺的針眼,對血管以外的任何組織都不會造成傷害,患者創傷小,痛苦小,恢復快。
醫務人員提醒,市民生活中要定時活動,不宜久坐,同時要多飲水,下肢一旦出現腫脹,要及時到醫院血管外科就診。目前,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已獨立開展主動脈夾層腔內治療、腹主動脈瘤、下肢動脈硬化閉塞、頸動脈狹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下肢靜脈曲張等傳統和微創介入手術,保障患者健康。